領導 Leadership > 領導力
feature picture
PR Image Factory via shutterstock

用心栽培的優秀員工,為什麼還是提離職?主管該注意的 2 件事

2021-02-24 兩岸人力資源管理專家 林娟
分享
收藏
已完成
已取消

好不容易培養的一位員工,從原來學校剛畢業的生手,經過一年培育,逐漸培養到可以獨當一面的熟手。結果這些表現不錯的員工,卻提出離職申請,內心實在很困擾,我應該如何處理?

很多主管遇到這樣的情況,心中總感到有些傷心,紛紛感嘆現在的員工沒有一顆感恩的心,為何這些員工總會在我辛苦培育之後就離職,莫不感嘆花時間培育人才,非常不值得,還不如挖角有經驗的人才,才不會傷心難過。

延伸閱讀:留才怎麼做?員工想離職,主管該怎麼留下他?我的 5 個關鍵做法

這樣的情境,在您擔任主管的時候,一定會遇到,而且花愈多時間培養員工的主管,所受到的傷害愈大。當面對這樣的問題時,我通常會向主管提出幾個問題,提供主管進行思考。

  • 當這位員工是一位生手的時候,您提供給他的起薪是多少?
  • 當員工學會這些技能時,員工的薪資可以調整到多少?調薪幅度通常是多少?
  • 如果這位員工績效表現不錯,除了固定薪資之外,又可以領到多少獎金?
  • 如果這位員工持續在您的部門工作時,又可以學到那些新的技能?工作會有那些變化?未來的職涯發展又會是如何?

先問我們可以給績優員工多少薪資調整?

聽完我的一連串的問題後,主管給了我明確的答案:
- 如果是大學剛畢業,按照就業市場行情大約 28K 到 32K。
- 如果是公立大學相關科系,肯定就可以到達 32K 到 35K。
- 如果是公立大學研究所相關科系,肯定薪資就可以到達 38K 到 45K。
- 具體要根據他的工作所在地以及他的職務類別而有所不同。

如果是社會新鮮人的畢業起薪,大約會提供跟就業市場差不多薪資水準。但如果是有經驗的人才,肯定會按照人才的薪資要求,學歷與經歷,進行核薪。

社會新鮮人剛開始進入職場,尚在學習階段。薪資的談判空間,本來就不大,每一位新鮮人都心知肚明,因為這是學習成本。但有經驗人才的薪資差距,隨著公司知名度、能力與績效,而有所不同。以社會新鮮人的薪資 2 萬 8000 到 3 萬標準,假設每年公司平均調薪為 5%,意謂著調幅後薪資,只會比原來的薪資增加 1400 元到 1600 元。如果從生手到熟手,新人已經可以獨當一面,但薪資卻只能多增加 1400 元到 1600 元。

這時候,可能轉換工作或者跳槽到其他公司,新人可以調整的薪資幅度,將會比原公司的調薪速度快很多,這個道理大家都懂,那為何還要眼睜睜讓人才流失?關鍵在於過去大家都是按照這樣的方式調整,如果為這位新人開了一扇窗,可能擺不平內部員工,恐造成更多管理困擾。 主管為了避免困擾,所以不願意改變,但是如果不改變,真正損失是主管。

培訓的成本,大於薪資的成本

我建議主管要積極思考,如果員工離職,這一年的整體培訓成本與相較於薪資差距 5% 的調幅,前者的損失成本更多。

假設每個月增加 1400 到 1600 × 12 個月,增加的薪資總成本大約是 1 萬 6800 元到 1 萬 9200 元。如果該員工學習能力強,一年之內就可以變成熟手, 薪資調幅應該採用階梯式調薪法 ,剛進公司時,與外部市場呈現中位數,我們俗稱 P50,簡單來說,就是跟市場相同的薪資金額。

如果員工滿一年之後,就應該拉大與市場之間差異,例如就業市場平均調幅為 5%,您應該至少從是 8% 到 10% 做為調薪基準點,這樣才有機會留住好不容易培養的人才,公司也才可以避免成為黃埔軍校,專門培養人才給其他公司使用。

績優員工在意報酬,更在意職涯發展

如果是有經驗且績效表現優良的人才,提出離職申請,這時主管需要回到他目前的薪資水準是否有調整空間,如果沒有,應該拉大績效獎金的幅度,而非只是調整固定薪資。固定薪資只是保障,但卻無法達到激勵的效果。績效表現績優的人才,需要的是舞台與發展空間,對於薪資的期望,則是希望能隨著績效表現愈好,薪資呈現更高幅度的成長,而非只在乎每年些微的調薪。

延伸閱讀:部屬因為家庭因素離職,你相信嗎?想留人,主管該回頭反省的5件事

除此之外,這些績優員工更重視主管對於他們的未來職涯發展規劃。不論是有無經驗的人才,對主管來說,最好用的時間,都不是剛入職的時候,而是培養之後的第 2 年。真正對組織有貢獻,可能是在第 2 年或者第 3 年。大陸企業對於人才的思維,敢給也願意給的做法,時有耳聞,這也是大陸企業快速增長的原因,因為企業願意給,形成狼性文化,大家願意衝刺與付出,因為努力付出,就會有所得,靠制度留才,而非靠情感留才。

此外,大陸企業主從不認為人才會永遠跟公司一輩子,如果一位人才,願意跟企業一起成長,那是幸運,但如果員工離職也不會影響他們對於人才的投資,因為只要人才願意在企業任職期間,貢獻所長,就已經值得。

下次主管如果遇到績優員工提出離職時,應該考慮改變思維與積極作法,就能留住人才。

(本文出自《懂用人,當主管心不累》,創意市集出版。)

相關文章

懂用人,當主管心不累

領導 Leadership > 團隊管理
feature picture
李雅玲 / 製圖

4種類型的員工,領導方式大不同!你的部屬是哪一種?

2025-07-24 整理‧撰文 陳清稱
分享
收藏
已完成
已取消

多數主管都希望能藉由交辦工作提升部屬解決問題、自我成長與影響他人的能力,但在這之前,主管得用正確的方式要求部屬,部屬才能跟上腳步,達到工作交辦的目標。

《好員工是教出來的!》作者松尾昭仁指出,主管必須學習克制自己,安靜地看著部屬完成整件工作,再一點點提高工作的難度。只有放手讓部屬去做,從中鍛鍊部屬的能耐,日後才能順利完成你交辦的工作。

若你是剛升任主管,還不確定如何看懂部屬類型、調整交辦方式,建議參考《經理人》推出的「成為傑出主管的第一課」線上課及《新手主管實戰練習範本》模板,幫助你快速掌握實用的方法與應對範例,少走摸索冤枉路。

依據部屬的習性偏好,妥善交辦工作

主管可透過觀察了解每一位部屬的偏好,調整自己交辦工作的方法。《最困難的事,別交給最有能力的人》列出4種類型的員工,建議主管相應的交辦方式:

類型1. 直接告訴我你要我做什麼

4種員工類型1.jpg
李雅玲 / 製圖

這類型部屬能把重複性工作做得很好,主管可直接告訴部屬該做什麼。

類型2. 我希望你先考慮我的意見,再決定要我做什麼

4種員工類型2.jpg
李雅玲 / 製圖

部屬很有創造力,通常能找出更好的做事方法,但只要主管沒有事先對這類型部屬的意見表示尊重,部屬就不會全力以赴。

類型3. 我想自己決定要做什麼

4種員工類型3.jpg
李雅玲 / 製圖

屬於做大事型的部屬,通常都希望能完全掌握自己的時間,主管應多與這類型部屬溝通工作目標,並讓他們自行安排時間。

類型4. 大家一起討論、共同決定後,我就很樂意去做

4種員工類型4.jpg
李雅玲 / 製圖

渴望民主工作環境的部屬,主管只要讓他們有發言的自由、聽取他們的意見,這類型部屬就會接受主管交辦的工作。

想給部屬建議,這樣說才有效

對於部屬正在進行中的工作,主管既不能出手干預,又不能主動提醒時,該怎麼辦才好?

1. 以問句取代命令,讓部屬服氣

將命令語氣改成確認語氣,讓部屬覺得選擇權在自己手上,比較不會有被強迫的感覺。例如,把原本要說的「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一定要做好!(命令)」改成「那份提案簡報明天之前可以做好嗎?(問句)」

2. 採用間接提醒,而非當面斥責

適合用於不受教的員工,例如,某A部屬即使當面斥責還是頻頻犯錯,這時可藉由責罵另一位毫不相關的B部屬,利用第三者提醒真正犯錯的人,就像拍片現場導演對著助理破口大罵,其實導演不是在責備助理,而是在提醒現場所有人。

3. 視對象不同,選擇積極說法或消極說法

消極說法說服效果大,但好感度低,例如「你老是遲到,真的很糟糕!」積極說法說服效果小,但好感度高,例如「你要是改掉遲到的毛病,表現就100分了!」積極說法可用於日常工作,消極說法則可用於必須說服對方時。

相關文章
會員專區

使用會員功能前,請先登入

  • 台灣首款對話式 AI 職場教練,一次提升領導力
  • 會員專享每日運勢、名人金句抽籤
  • 收藏文章、追蹤作者,享受個人化學習頁面
  • 定向學習!20 大關鍵字,開放自選、訂閱
  • 解鎖下載專區!10+ 會員專刊一次載
追蹤我們